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渤海
渤海,位于我國東部,平均深度僅有18米,深處也只有70米,甚至比賽里木湖、青海湖等內陸湖泊還要淺。
仔細看,其實是由多個海灣組成的一個海
黃河、海河、灤河、遼河等40條河流紛紛匯入渤海
曹妃甸島正是因灤河北移而形成的一條狀沙島海灘,就在這在分分合合的大陸構造演化和循環往復的地質演變中,書寫著跌宕起伏的傳奇
在一百多年前的1917年6月17日,孫中山先生親筆撰寫的《建國方略》中,就已經在北方大港的規劃藍圖上標出了曹妃甸的位置。他堅信憑借自然優勢,若能與大陸連為一體,發展港口都市,“四十年其發達程度即使不如紐約,也等于美國費城的規模,成為歐亞路線的確實終點”。
《建國方略》關于“北方大港”的位置圖
當年,孫中山還在地圖上標出了一個小島——“Sha-lui-tien banks”,即今天的曹妃甸
這些年來,曹妃甸人傳承“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底色,用火一樣的激情,攻克一切前進中的困難,創造了中國港口建設史上的奇跡。
2021年,唐山港曹妃甸港區貨物吞吐量達4.48億噸,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8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大港。
目前,曹妃甸已建成泊位100個,設立內陸港20個。2021年全區共完成進出口額583.2億元,同比增長82.4%,占河北省進出口總量的1/9。
就在今年9月,載運39.02萬噸巴西鐵礦石的中國制造船舶“遠津海”輪靠泊河北唐山港曹妃甸港區礦石碼頭,標志著40萬噸級巨輪進出渤海深水航路“新通道”成功打通!
曹妃甸建區十年,滄海桑田,如今的她,不但是渤海明珠,也是渤海蓬勃跳動的心臟。
曹妃甸的“寶藏”是融入到生活里的煙火氣,走近這里的熱鬧與風情,讓我們一起揭開這顆渤海明珠的神秘面紗。
這里是看了也流口水的海鮮老饕之地,來到曹妃甸柔軟而廣闊的灘涂泥沙,緩緩平靜的潮水,多條河流在這里匯聚,注入豐富的陸源物質,這正是曹妃甸海鮮鮮美過人的原因。
“海鮮上河圖”在開漁后的曹妃甸碼頭緩緩鋪開,餐桌上的清蒸梭子蟹、蒜蓉開背蝦、椒爆花蛤、辣炒魷魚、清蒸鱸魚、鹽水皮皮蝦……
但你若以為曹妃甸人只會吃海鮮,還是低估了他們的美食基因。曹妃甸的魚耕文化源遠流長,有著特色的漁耕文化遺產。
在曹妃甸,自古就有河豚繁育棲息,2018年,更是被授予“中國河豚魚之鄉(紅鰭東方鲀)”的榮譽稱號。
特色的河豚火鍋、河豚肉餃子、紅燒河豚等佳肴更是值得一試,那肯定是一場“舌尖上”不同尋常的體驗。嘗一嘗“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到底是怎樣的美味,讓蘇東坡都情有獨鐘。
現在的曹妃甸全區河豚魚年產量1000噸左右,土池養殖產量更是占全國90%以上,養殖面積和產量在全國區級位列頭位,可以說是“百味鮮屬河豚,河豚鮮曹妃甸”。
漫步曹妃甸濕地,秋風徐徐,河湖豐滿,蘆葦搖曳。廣袤的稻畦、蘆葦,數條河流流淌其中,奔流入海,一幅水清景美的生態圖正向我們展開。
曹妃甸坐擁具有國際意義的北方較大的濱海濕地,濕地內野生動植物資源達1200余種,鳥類307種,每年有近百萬只遷徙候鳥在此補給備飛。
彎曲的河道連通大小湖泊,像九曲回腸的亮線串起一顆顆明珠,一陣清風吹來,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隨風擺動,延綿百里的平闊濕地上,鳥類不時從這里劃過,打破一望無際的寧靜。
在曹妃甸,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互不驚擾,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片“鳥類天堂”。
寒來暑往、物換星移,渤海這片讓人迷醉的海洋始終用溫柔的海浪,用廣博的胸襟,擁抱著曹妃甸每一寸滄桑變幻的熱土。
2010年7月,習近平同志視察唐山時作出了“努力把唐山建成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窗口城市、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首都經濟圈重要支點”的重要指示。
曹妃甸頭一批拓荒者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施工難度,18個月25萬噸級礦石碼頭建成通航;
8年間,實現了吞吐量從0到億噸的突破;
12年間,實現了泊位從5萬噸級到40萬噸級重載直航的跨越……
從一葉沙島到世界深水大港,從一片荒灘鹽堿地到現代化濱海城市,曹妃甸區迎來了井噴式發展。
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地,躋身于全國多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單。
以漁耕文化為主題的沉浸式旅游景區多瑪樂園獲準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區外貿進出口總值336.3億元,同比增長46.3%。
漁業總產量達到16.3萬噸左右,漁業總產值達51.42億元。
旅游總收入達到19.2億元,獲“中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稱號。
發源于群灣的渤海,用豐富的資源灌溉了多彩的曹妃甸,讓一代代建設者與開拓者把這里當做故鄉,整合出這顆亮的渤海明珠——曹妃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