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毛文峰)古冶區以落實區直單位包聯、“人頭對人頭”等機制為抓手,通過實施“強堡壘、優服務、聚人心”三項舉措,不斷提升社區在常態化和應急響應下的網格管理精細化水平。
“三化”聯動強堡壘,基層力量由“弱”變“強”。 一是應急處置實戰化 。以社區黨組織為單位,依托全區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構建“社區黨組織—小區(樓院)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單元門黨員戶”四級網格黨建組織架構,將轄區內機關干部、居民黨員、志愿者等納入“人頭對人頭”工作機制網格,確保“八小時外”和應急響應下頭一時間發揮作用。 二是日常運轉科學化 。制定下發《關于區直單位包聯社區的工作方案》,將全區84個社區都明確區直機關事業單位分包,并針對疫情防控、民生服務、社會管理等常態化工作需要,通過開展黨建聯抓、陣地聯建、任務聯做等,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主,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大服務”格局。 三是作用發揮顯現化 。社區黨組織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政策宣傳、法律咨詢、醫療保健等志愿服務崗,開展黨員主動“亮身份”、崗位認領“亮承諾”、積分牌上“亮業績”的“三亮”活動,激發機關黨員、居民黨員等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截至目前,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設立小區黨支部349個,樓棟黨小組1395個。
“三式”惠民提質效,服務措施由“粗”到“精”。 一是提供“清單式”定向服務 。包聯區直單位結合自身職能,向包聯社區黨組織列出服務清單和項目,接受社區“點餐”。包聯單位負責人每季度至少到社區走訪調研1次,幫助社區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提供“訂單式”便民服務 。依托四級網格黨建組織架構,30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領崗報到,根據“八小時”外工作或應急響應狀態需要,推行“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工作模式,準確對接群眾需求,提升便民服務質效。 三是提供“立體式”志愿服務 。社區黨組織根據轄區情況,組建家政服務、平安巡邏、創城衛士、矛盾調處、關心關愛等志愿服務隊伍,及時解決轄區群眾反映的各項問題,不斷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變”交融聚人心,黨群關系由“生”變“親”。 一是推動村民變市民 。針對大量村民到城區購置新房,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現狀,社區黨組織與物業服務企業、居民代表等共商共議,制定《社區居民公約》,廣泛宣傳市民行為規范,并適時開展文明新風文化節、文明家庭戶評選等活動,在加快村民向市民角色轉變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對社區黨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 二是推動生人變親人 。針對小區居民相見不相識、相識無往來的問題,按照“舊幫新”“少幫老”原則,依托網格化管理,組建“線下”鄰里互助組1300多對,組建“線上”小區微信群470余個,并設立初心驛站、水電維修、失物招領等互助微站點,讓“遠親不如近鄰”理念根植人心。 三是推動小區變家園 。以基層黨建示范指引三年行動為抓手,組織每個社區結合自身實際確定黨建工作品牌、具體抓手和推進舉措。同時,結合深化“開門一件事”,聚焦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制定年度為民服務項目,切實做到解民困、紓民憂、暖民心。截至目前,已確定《民心黨建,讓“微心愿”承載“大溫暖”》《黨建指引“家”文化,構筑黨群心連心》等黨建主題2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