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高新區的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迎來了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院長郭盛教授的團隊。這是一場“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雙向奔赴”,北京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搭建產學研平臺,把北京高校先進科研成果引入唐山進行轉化。郭盛表示:“北京交大在軌道交通和智能制造方面擁有多年科研積累和先進技術、設備、人才,以與百川聯合成立河北省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為契機,把最新的機器人技術通過百川的平臺進行生產,推出能落地、能領先、能夠推廣的機器人拳頭產品。”
多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指引下,全市教育系統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和傳統合作優勢,積極作為、深化合作,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地區產業升級,京津唐教育協同發展邁入新階段、形成新成果。截至目前,全市正在推進的京津唐教育協同簽約項目累計達到409個,其中,對接北京項目235個,對接天津項目171個。2022年以來,成功組建“京津唐基礎教育聯合體”,與北京大學附屬學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與京津教育部門定期溝通互訪46次,開展校際活動1550余項,教師赴京開展跟崗培訓和高級研修2400余人次。
強化基礎教育協同互利合作。多途徑平臺共建,市教育局聯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研究院、北京景山學校教育集團、天津市北辰區教師發展中心正式簽署協議,組建“京津唐基礎教育聯合體”,通過開展集體教研、同課異構、骨干引領、專家講座等活動,推動三地基礎教育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唐山一中與北大附中、萬達小學與北大附小、唐山一幼與北大附幼簽署合作協議,先后開展同課異構、專家講座等活動78場。截至目前,全市基礎教育協同發展項目達到266個。多形式校際合作,通過辦分校、集團校、聯盟校模式與京津優質學校深度交流合作,形成京津唐校際合作良好格局,目前全市引進合作辦學項目4個。多方位數字共享,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積極引進京津優質數字資源。市教育局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開展數字資源建設、課程研發與教學資源開發、小語種課程與教學、探索中小學外語教材實驗基地建設合作。全市已有105所學校與京津名校就共享優質數字資源進行合作,近2萬名中小學教師參與北京數字學校網絡教研和互動。
推動校長教師團隊深度融合。建立總校長工作室領航發展,先后聘請北京景山學校教育集團理事長、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校長范祿燕擔任主持人,組建唐山市初中、小學范祿燕總校長工作室;聘請北京實驗學校教育集團原校長曾軍良擔任主持人,組建唐山市高級中學曾軍良總校長工作室。目前兩個總校長工作室已打造陣地校60所,開展線上線下培訓16期,培訓校領導班子1000人次、師生1.3萬人次。引進專家團提升校長教師專業素養,今年以來邀請教育部考試院學科秘書史晨曦、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李海東等45名知名專家校長來唐講學,受益教師達10455人次。組織559名優秀教師到北京師范大學、中央電化教育館培訓中心(北京)等地參加“國培”項目培訓。近3年來組織近4000名教師赴京津知名院校參加項目交流培訓,1580名教師到京津知名中小學、幼兒園跟崗實踐。提升特色教育教師專業發展,通過成立特色高中聯盟校、京津冀特色聯盟等方式開展多種特色教育交流活動,為特色教育教師提供高水平專業交流平臺。
全力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提升京津唐職業教育合作層級,市教育局與北京市朝陽區教委簽署職業教育戰略合作協議,每年在北京市朝陽區舉辦唐山職業院校校長和名師高級研修班,推動我市一批職業院校與朝陽區乃至北京市的優質職業院校開展合作辦學。持續提升高等教育協同發展能力,全市普通高校(不含職業院校)累計與50家京津優質高校、企業開展合作對接。持續提升唐山研究院院地融合水平,2023年來,市教育局先后組織北京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唐山研究院與市屬高校、全市16個開發區對接合作,全面融入唐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目前,北京理工大學唐山研究院建成10個創新中心、14個實驗室,先后獲批15個省部級平臺,與唐山本地企事業單位累計達成24項合作意向,意向資金8036.3萬元。北京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進駐實驗室52個,先后獲批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1項、河北省自然基金項目5項,與唐山本地企事業單位累計達成18項合作意向,意向資金1026萬元,正在積極推進。